-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韋永中 主任醫師
江蘇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外傷引發的腫脹和淤血,通常通過物理療法、局部用藥、適當休息、冷熱敷交替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得到有效緩解。面對此類狀況,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有助于減輕不適,加速恢復過程。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3-11-27 11:02
1.物理療法:初期采用冰敷,減少血管擴張,控制腫脹;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淤血吸收。若條件允許,可尋求專業理療師進行局部按摩,加速血液循環。
2.局部用藥:選用具有消腫散瘀功效的外用藥膏,如消腫止痛酊、活血化瘀膏,遵循說明書或醫囑使用。
3.適當休息:保持受傷部位抬高,有助于減輕腫脹。避免過度活動,以免加重傷勢。
4.冷熱敷交替:在冰敷和熱敷之間切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淤血吸收。
5.促進血液循環:進行輕度的肢體活動,如踝關節旋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避免劇烈運動。
針對外傷后的腫脹和淤血,采取上述措施通常能有效緩解癥狀。若傷勢嚴重或癥狀持續未見好轉,應及時就醫,以排除骨折等潛在并發癥,獲得專業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