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氣滯血虛是中醫常見的證候,指氣的運行不暢與血液虧虛同時存在,多由情志不舒、勞倦過度、飲食不節等引起。表現為胸悶、脅痛、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唇甲色淡等。 1.病因:情志抑郁,如長期焦慮、生氣,導致肝氣郁滯;過度勞累,損傷氣血;飲食無規律,脾胃受損,氣血生化無源。 2.癥狀:胸部和脅肋部脹滿疼痛,心情煩躁;頭暈眼花,精神疲憊;女性可見月經失調,量少色淡。 3.診斷:通過望聞問切,觀察面色、舌象,詢問癥狀、病史,觸摸脈象等綜合判斷。 4.危害:長期氣滯血虛可影響臟腑功能,降低身體抵抗力,易患疾病。 5.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飲食均衡,多吃補氣血的食物,如紅棗、桂圓、豬肝等。 氣滯血虛需要及時調理,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調理。如逍遙丸、歸脾丸、八珍益母丸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2024-11-29 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