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古志浩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咽喉科
-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態上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突起,可引發鼻塞、鼻出血、頭痛等癥狀。治療方法多樣,住院時間因人而異。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3-12-13 22:15
1.疾病原理:鼻中隔由多塊骨質和軟骨構成,發育不均衡、外傷、鼻腔占位性病變等可致偏曲。
2.癥狀表現:常見鼻塞、鼻出血、頭痛,嚴重時影響呼吸和睡眠。
3.檢查方法:常用鼻內鏡、鼻竇CT等檢查明確偏曲程度和相關病變。
4.治療手段:輕度無癥狀者觀察隨訪;癥狀明顯者多采用手術,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等。
5.住院時長:通常住院5-7天,具體取決于病情、手術方式和術后恢復情況。
6.藥物輔助:術后可能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預防感染,使用止血藥(如氨甲環酸)減少出血。
鼻中隔偏曲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治療,治療后需注意護理,促進康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突起,影響鼻腔生理功能或產生癥狀時,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若如呈尖錐樣突起,則稱骨棘或矩狀突(spur);若呈由前向后的條形山嵴樣突起,則稱骨嵴(ridge)。鼻中隔稍有偏曲一般為正常狀態,只有當鼻中隔明顯地向一側或雙側偏曲,并由此引起某些癥狀時,才視為病變。鼻中隔偏曲可分為先天性畸形和某些病變引起的繼發性偏曲兩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