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小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組織。發現腸息肉后,治療方法取決于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等多種因素。存在惡變風險時,應及時治療。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3-12-14 17:34
1.息肉較小且數量少、形態良好:可先觀察,定期復查腸鏡。
2.息肉較大或有惡變傾向:通常需內鏡下切除,如電切、圈套切除等。
3.若息肉基底寬、內鏡切除困難:可能需外科手術切除部分腸段。
4.切除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飲食清淡易消化。
5.治療后:要遵醫囑定期復查腸鏡,監測有無復發。
總之,腸鏡發現腸息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重視后續的復查和護理。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腸息肉? 凡是由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內的任何可見的新生物均稱為息肉,作為臨床初步診斷,起源于腸壁各層的間葉組織和一些非真性腫瘤,但未做組織學診斷前很難確定其性質,都統稱為腸息肉。甚至早期腸癌,在組織學診斷前,做X線及內鏡檢查時也描述為“息肉樣病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