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潰瘍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等引起。患者常出現上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3-12-14 20:08
1.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破壞胃黏膜屏障;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損傷胃黏膜;吸煙、酗酒、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影響胃功能;精神緊張、焦慮等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失衡,損傷胃黏膜。
2.癥狀:上腹部疼痛,可為隱痛、鈍痛、脹痛或燒灼樣痛。疼痛多在餐后 1 小時內出現,經 1 - 2 小時后逐漸緩解。還可伴有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
3.檢查:胃鏡檢查是診斷胃潰瘍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情況。還可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X 線鋇餐檢查等。
4.治療:藥物治療常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保護胃黏膜,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幽門螺桿菌。
5.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蛋白粉可以適量食用,能補充蛋白質,但對胃潰瘍本身治療作用有限。
胃潰瘍患者應積極治療,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