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閔筱輝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膽囊息肉的治療通常需依據息肉大小、癥狀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惡變風險來決定是否采取手術。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中醫調理,在控制炎癥、緩解癥狀方面展現出一定效果。敲膽經作為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膽囊區域的血液循環,但其對膽囊息肉的直接影響尚缺乏充分證據支持。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3-12-16 10:49
1.手術治療:對于直徑大于1厘米的息肉,考慮到潛在的惡變風險,建議進行手術切除,以根治疾病。
2.藥物治療:熊去氧膽酸、利膽藥物等可用于控制膽囊炎癥,減少息肉生長的風險。
3.中醫調理:中藥治療在消炎、利膽方面有一定成效,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4.生活方式調整:保持健康飲食習慣,避免高脂肪食物,有助于減輕膽囊負擔。
5.定期監測: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方式,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息肉變化,對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雖然敲膽經可能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幫助,但對膽囊息肉的治療作用有限。面對膽囊息肉,應優先考慮醫學建議,根據息肉大小和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輔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進康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