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琳娜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營養科
-
晚上不吃飯作為減肥策略,短期內可能減輕體重,但長期不利健康,影響營養平衡,降低新陳代謝率,增加饑餓感,導致暴飲暴食,反彈風險大。建議采用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相結合的方式,以實現健康減重。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3-12-18 22:23
1.營養平衡受損:人體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晚餐作為一天能量補充的重要部分,若缺失,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2.新陳代謝率下降:長期晚餐省略,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基礎代謝率降低,消耗熱量減少,反而不利于減肥。
3.饑餓感增強:晚上不進食,饑餓感積累,可能在下一餐過量攝入,甚至夜宵補償,導致熱量攝入超標。
4.情緒與睡眠受影響:饑餓狀態可能影響情緒穩定,造成焦慮、易怒,同時影響睡眠質量,不利于身體健康。
5.長期健康風險:持續的飲食紊亂可能引發胃腸道疾病、營養缺乏癥,甚至心理問題,如厭食癥或暴食癥。
追求健康減肥,應注重均衡飲食與適量運動的結合,避免極端的飲食控制。在調整飲食習慣前,咨詢專業營養師或醫生,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減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