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胃濕熱是常見的中醫病癥,多因飲食不當、環境潮濕等引起,表現為腹痛、腹瀉、口臭等。治療腸胃濕熱可采用中藥調理,如黃連、黃芩、黃柏、苦參、薏苡仁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3-12-19 10:54
1.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等。
2.黃芩: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對腸胃濕熱引起的胃脘脹滿、口苦等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3.黃柏: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腸胃濕熱導致的泄瀉、黃疸等。
4.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對于腸胃濕熱引發的皮膚瘙癢、濕疹等有輔助治療效果。
5.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作用。能幫助改善腸胃濕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腸胃濕熱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服用中藥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