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香雪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一科
-
對于癲癇患者,通過按摩特定穴位可能輔助控制病情,減少發作頻率。急性發作期,刺激頭部百會、面部水溝、手部后溪以及足底涌泉穴,采用點刺手法,有助于緩解癥狀。而在間歇期,可以通過按摩胸部鳩尾、前臂間使、頸部大椎、腰部腰奇、小腿豐隆及腳部太沖等穴位,采用點壓方式,以達到調和氣血、穩定神經系統的效果。然而,穴位按摩需謹慎,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防不當操作引發不良反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08-13 09:59
1.急性發作期穴位: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水溝穴位于鼻唇溝上,后溪穴位于手掌尺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這些穴位的刺激可采用點刺手法,有助于快速緩解癲癇急性發作的癥狀。
2.間歇期穴位:鳩尾穴位于胸骨下端劍突下,間使穴位于前臂內側腕橫紋上,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腰奇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太沖穴位于腳背第一跖骨間隙。間歇期的按摩以點壓為主,旨在調整體內氣血,穩定神經系統。
3.操作技巧:穴位按摩需掌握正確力度,過輕不易起效,過重可能導致不適。通常,點刺適用于急性發作,而點壓適合間歇期的調理。
4.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穴位刺激的反應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實施穴位按摩前,評估個人體質尤為重要。
5.專業指導:盡管穴位按摩對癲癇有一定輔助效果,但切記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操作帶來的潛在風險。
穴位按摩作為輔助手段,可幫助癲癇患者控制病情,但其操作需謹慎,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此外,癲癇治療應以藥物為主,穴位按摩僅作為輔助療法,不應替代正規醫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英新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發作期,:內關水溝百會后溪涌泉水溝用雀啄法,以眼球充淚為度.間歇期:印堂鳩尾間使太沖豐隆用泄法。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2013-12-19 1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