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才 副主任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新生兒科NICU
-
引起嬰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2013-12-23 18:37
1,外在因素: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的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嬰兒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如果兒童體溫達到38.8℃,但精力旺盛,無不適感覺,則無需進行退熱治療.當孩子體溫超過38.3℃,但精神萎靡不振,煩躁和呈現痛苦時應予治療.體溫39℃以上的高熱容易引起兒童驚厥,6個月以下兒童在發熱時因病情變化快,都應及時治療.3個月內的嬰幼兒應慎用藥物退熱,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熱.藥物退熱效果不好或用藥退熱后不到兩小時體溫又超過39℃時也應采用物理方法降溫.藥物退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在孩子體溫突然超過40℃時應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熱.七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體溫觀察--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高溫患兒每1--2小時測一次.用退熱藥后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并與醫生聯系.
2,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注意:水溫不可過冷或過熱,浴中需加水時應在遠離患兒處攪動.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溫毛巾敷--30℃左右溫水沾濕大毛巾裹住患兒身體,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10分鐘左右.
4.酒精浴--30--50°酒精,用紗布沾濕后,全身按如下方向擦拭:上肢,腋下一側-→上臂外側-→手臂;腋下-→上臂內側-→手心;下肢,側髖部-→大腿外測-→足背;腹股溝-→大腿內側.
5,睡冰枕: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6,多喝水: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7,使用退燒藥: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