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肌肉萎縮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病癥,其成因多樣,包括神經源性因素、肌源性因素、廢用性因素、營養不良性因素、缺血性因素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3-12-26 13:42
1.神經源性因素:當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如脊髓損傷、周圍神經炎等,會影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導致肌肉萎縮。治療常采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
2.肌源性因素:常見的有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等,使肌肉本身出現問題而萎縮。治療可能會用到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
3.廢用性因素:長期臥床、肢體固定不動等,肌肉活動減少而萎縮。需要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來恢復。
4.營養不良性因素: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影響肌肉的營養供應。需調整飲食,保證營養均衡。
5.缺血性因素:血管病變導致肌肉供血不足,引發萎縮。治療重點在于改善血液循環。
總之,肌肉萎縮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個體情況。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和生活方式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