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是反映人體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出血時間的正常值一般為 1-3 分鐘,凝血時間的正常值因檢測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為 25-37 秒,凝血酶原時間為 11-14 秒,凝血酶時間為 16-18 秒。 1. 出血時間:出血時間的測定有助于判斷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等。多種因素可影響出血時間,如血管壁異常、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障礙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延長常見于凝血因子Ⅷ、Ⅸ、Ⅺ減少,縮短可見于血栓前狀態及血栓性疾病。 3. 凝血酶原時間:是外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延長提示維生素 K 缺乏、嚴重肝病等,縮短見于血液高凝狀態。 4. 凝血酶時間:反映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時間。延長常見于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 5. 影響因素:生理狀態如年齡、性別、飲食等,病理情況如血液系統疾病、肝臟疾病、某些藥物等都可能影響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的測定結果。 總之,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的測定對于診斷出血性疾病和評估止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但具體結果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2024-12-06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