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曾志榮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經常不吃晚飯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胃腸功能紊亂、營養失衡、代謝異常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一些疾病。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3-12-27 10:26
1.胃腸功能紊亂:胃酸分泌但無食物消化,可能損傷胃黏膜,引發胃炎、胃潰瘍。
2.營養失衡:易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攝入不足,影響身體正常機能。
3.影響代謝:身體可能進入“節能模式”,降低基礎代謝率,不利于體重控制。
4.血糖波動:可能出現低血糖,影響大腦和心臟功能。
5.睡眠問題:饑餓感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失眠、多夢。
6.精神狀態: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
總之,長期不吃晚飯不利于身體健康,建議保持規律、均衡的飲食。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6-11-12 22:41
不吃晚飯真的是好的嗎?
-
張靜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6-11-12 22:45
-
張靜 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0 0 -
不吃晚飯當然不好,如果三餐都不可以保證,就沒有所謂的健康之言,更不說對身體好,很明顯的錯誤不要再相信。一定要保證三餐定時定量為宜,晚餐說的是吃少為好,睡前半個小時內不要在進食,而不是不吃晚飯,不但對胃腸消化不好,而且會直接損傷身體造成體質下降。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吃得太飽太快,晚餐可以考慮吃些水果和蔬菜,不要吃太飽就好,飲食要清淡合理。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