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嬿釗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脾虛內濕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所致。濕熱之濕常因外感濕熱或飲食積滯化熱等引起。兩者在成因、癥狀等方面有別。脾虛內濕可通過飲食調理,下面為您介紹。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3-12-28 15:53
1.成因不同:脾虛內濕主要由脾失健運,水濕內生;濕熱的濕則是濕與熱邪相兼。
2.癥狀差異:脾虛內濕常見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濕熱多有口干口苦、身熱不揚、小便黃赤。
3.調理側重:脾虛內濕重在健脾祛濕;濕熱需清熱利濕。
4.適宜食物:脾虛內濕宜吃山藥、薏米、芡實等;濕熱可吃綠豆、冬瓜、苦瓜。
5.注意事項:飲食調理需長期堅持,避免食用生冷、油膩食物。
總之,脾虛內濕和濕熱的濕有所不同,調理方法也各異。但飲食調理只是輔助,癥狀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