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邱波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眼科
-
結膜下出血通常是由于結膜毛細血管破裂所致,常見誘因有揉眼、便秘、咳嗽、飲酒等,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一般無需特殊治療,約兩周左右可自行吸收,但嚴重情況需就醫。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3-12-28 16:08
1.病因:除上述常見誘因外,眼部外傷、劇烈運動等也可能引發。
2.癥狀表現:出血區域呈鮮紅色或暗紅色,邊界清晰。
3.檢查:可進行眼壓、視力、眼底等檢查,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4.治療:早期可冷敷,48小時后熱敷促進吸收。若出血量大或頻繁發生,需就醫查明原因,可能會使用羥苯磺酸鈣膠囊、維生素C片等。
5.預防: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用力揉眼,積極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
多數結膜下出血預后良好,不必過于擔憂,但要關注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膜下出血? 球結膜下血管破裂或其滲透性增加,可引起球結膜下出血(subconctival hemor-rhage)。由于球結膜下組織疏松,出血后易積聚成片狀。常僅出現于一眼,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