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洪昌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在病因、癥狀、病變部位、恢復情況和治療方面存在差異。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病因:周圍性面癱多由病毒感染、受寒等引起;中樞性面癱常因腦血管疾病、腦部腫瘤等導致。 2.癥狀:周圍性面癱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全部癱瘓;中樞性面癱僅下部面肌癱瘓。 3.病變部位:周圍性面癱病變在面神經核或面神經;中樞性面癱病變在面神經核以上的皮質腦干束。 4.恢復情況:周圍性面癱恢復較慢,部分可能遺留后遺癥;中樞性面癱恢復相對較好。 5.治療: 藥物治療:周圍性面癱常用潑尼松、阿昔洛韋、甲鈷胺等;中樞性面癱主要針對原發病治療,如腦梗死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 物理治療:如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促進神經恢復。 手術治療:面神經減壓術適用于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一般不手術。 總之,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區別明顯,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024-12-08 22: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巴音吉力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在病因、癥狀、病變部位、恢復情況和伴隨癥狀等方面存在區別,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病因:周圍性面癱多由病毒感染、耳部疾病等引起;中樞性面癱常因腦血管疾病、腦部腫瘤等所致。 2.癥狀:周圍性面癱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全部癱瘓;中樞性面癱主要是下部面肌癱瘓。 3.病變部位:周圍性面癱病變在面神經核或面神經;中樞性面癱病變在面神經核以上的皮質腦干束。 4.恢復情況:周圍性面癱恢復較慢,部分可能遺留后遺癥;中樞性面癱恢復相對較快。 5.伴隨癥狀:周圍性面癱常伴有聽覺過敏、舌前 2/3 味覺減退等;中樞性面癱多伴有肢體偏癱等。 6.治療:藥物方面,常用潑尼松、阿昔洛韋、甲鈷胺等。物理治療如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病情嚴重者可能需手術治療。 總之,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有明顯區別,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
2024-12-08 1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