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喬平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輸液并非如傳言般等同于自殺,而是一種治療手段。是否輸液應根據病情、藥物特性、患者身體狀況、治療效果及潛在風險等綜合判斷。不輸液時,可通過口服藥物、肌肉注射、外用藥物、物理治療及調整生活方式來治病。 1.病情:病情較輕時,如普通感冒初期,可能無需輸液,通過多喝水、多休息、口服感冒藥即可緩解。但病情嚴重,如嚴重感染導致高熱、脫水,輸液可能更有效。 2.藥物特性:某些藥物口服吸收效果差,如青霉素類,可能需要輸液。而像一些常見的抗炎鎮痛藥,如布洛芬,口服即可。 3.患者身體狀況:老年人、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輸液時需更謹慎,有時口服或其他治療方式更適合。 4.治療效果:若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醫生會評估后考慮輸液。 5.潛在風險:輸液可能引起過敏、輸液反應等,但規范操作可降低風險。不輸液時,外用藥物如治療皮膚感染的莫匹羅星軟膏,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等也能發揮作用。 總之,輸液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并非唯一選擇。治療應遵循醫生建議,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024-12-08 19:2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