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濤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認為,氣滯血瘀的形成通常與情志不暢、外邪侵襲、勞傷久病、跌撲損傷、年老體弱等有關。 1.情志不暢:長期情緒抑郁、惱怒,導致肝氣郁結,氣行不暢,血行瘀阻。比如工作壓力大、生活不如意等,都可能引發這種情況。 2.外邪侵襲:寒邪凝滯,使氣血運行受阻;熱邪煎熬血液,也可導致血瘀。像在寒冷環境中久居,或者外感溫熱病邪等。 3.勞傷久病:過度勞累損傷正氣,氣血不足,無力推動血行,從而形成血瘀。久病也會耗傷氣血,使氣血運行不暢。 4.跌撲損傷:跌打損傷后,局部氣血凝滯,形成瘀血。 5.年老體弱:隨著年齡增長,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運行無力,容易出現氣滯血瘀。 總之,氣滯血瘀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外邪侵襲,適度勞作,預防跌撲損傷,注重養生保健,以減少氣滯血瘀的發生。如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
2024-12-09 0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