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黃疸通常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主要有按膽紅素性質分類、按發病原因分類、按黃疸發生部位分類、按黃疸出現時間分類、按血清膽紅素升高水平分類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3-12-31 21:07
1.按膽紅素性質分類:分為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和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常見于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多見于膽汁淤積性疾病,如膽管結石。
2.按發病原因分類:包括溶血性黃疸,如地中海貧血導致的紅細胞破壞過多;肝細胞性黃疸,如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細胞受損;梗阻性黃疸,像膽管癌造成膽管梗阻;母乳性黃疸,多與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關;藥物性黃疸,某些藥物如抗結核藥可損傷肝細胞。
3.按黃疸發生部位分類:可分為肝前性黃疸、肝性黃疸和肝后性黃疸。肝前性黃疸常見于溶血性疾病,肝性黃疸多由肝臟本身病變引起,肝后性黃疸常因膽管梗阻。
4.按黃疸出現時間分類: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常見于新生兒出生后,一般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或持續時間長。
5.按血清膽紅素升高水平分類:輕度黃疸膽紅素值相對較低,重度黃疸膽紅素值顯著升高。
總之,黃疸的分類有助于明確病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若發現黃疸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