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晨 主任醫師
江蘇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針灸康復科
-
痰飲證是中醫常見的病癥,多因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津液運化失常而凝聚成痰飲。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情,避免延誤治療。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08-08 20:01
1.懸飲:痰飲積聚在胸脅,常表現為胸脅脹滿、疼痛,咳嗽時加重。
2.溢飲:痰飲集聚在四肢,多見肢體浮腫、沉重酸痛。
3.痰飲:停聚于脾胃,易出現胃脘痞悶、惡心嘔吐、腸鳴漉漉。
4.支飲:積聚在胸肺,常有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等癥狀。
5.病因:多由外感寒濕、飲食不節、勞欲久病等引起。
6.治療:常用苓桂術甘湯、金匱腎氣丸等,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總之,痰飲證表現多樣,治療需綜合調理,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暖,飲食有節,適當運動。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曹曉宇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全科
-
你好,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痰飲包括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是諸飲的總稱。其中狹義的痰飲,則是指飲停胃腸之證。脾腎陽虛、痰濕體質的人容易罹患痰飲證。
2013-12-31 22:47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