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鐘思干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心臟供血不足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心肌肥厚、心律失常、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4-01-01 09:02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是最常見的原因,脂質在血管壁沉積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服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血管痙攣:血管突然收縮,減少供血。可通過使用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地爾硫?)緩解。
3.心肌肥厚:心肌增厚,需氧增加。治療要針對原發病,必要時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
4.心律失常:心跳異常影響供血。根據類型選用抗心律失常藥(如普羅帕酮、胺碘酮)。
5.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動不暢。治療包括多喝水、服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
心臟供血不足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遵醫囑進行治療,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