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富娟 副主任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氣虛下陷是中醫術語,指由于正氣不足,氣的升舉無力,導致某些臟腑組織位置下移。常見于脾氣虛,可引起多種癥狀。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8-12-20 22:05
1.癥狀表現:如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子宮脫垂等。
2.病因分析:多因勞累過度、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等導致脾氣虛弱。
3.疾病原理:脾氣虛弱,不能升舉清氣,使得中氣下陷。
4.診斷要點:依據癥狀、舌象(舌淡苔白)、脈象(脈弱)等綜合判斷。
5.治療方法:常用補中益氣湯,藥物有黃芪、白術、陳皮、升麻等。
總之,氣虛下陷需及時調理,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有節?;颊邞卺t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雙磊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肛腸科
-
氣虛下陷即是氣虛無力升舉反而下陷的癥候。多見于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或是勞累,用力過度,損傷某一臟器而致。 表現為:頭暈眼花,少氣倦怠,久痢久瀉,腹部有墜脹感,脫肛,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
2014-01-02 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