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宇明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嗜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偏低,低于正常參考范圍,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通常,這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反應、藥物影響、骨髓功能障礙或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表現有關。
2019-12-06 12:58
1. 病毒感染:如上所述,病毒感染,尤其是某些類型的流感或腸胃病毒,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
2. 免疫系統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可能會影響骨髓產生粒細胞的能力。
3.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化療藥物、抗生素或抗甲狀腺藥物,也可能導致粒細胞計數下降。
4. 骨髓問題:骨髓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或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影響粒細胞的生成。
5. 其他疾病:慢性感染、營養不良、肝硬化等疾病也可能與中性粒細胞偏低有關。
若嗜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偏低,重要的是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結果來評估。無癥狀的輕度偏低可能無需特別處理,定期復查即可。若有癥狀或數值顯著降低,應及時就醫,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或其他相關專科醫生評估,以確定具體原因,并根據需要制定相應治療方案。請記住,任何藥物調整或治療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一般情況考慮病毒感染,如果你沒有癥狀,就不用理會,多喝水,休息好,保證睡眠,避免疲勞。
2014-01-06 13:2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