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引起腹瀉的常見病原體主要有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包括致瀉性大腸桿菌、輪狀病毒、白色念珠菌、腸賈第鞭毛蟲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4-01-12 14:59
1.細菌:致瀉性大腸桿菌可產生腸毒素,破壞腸道細胞功能;沙門氏菌通過侵襲腸道黏膜引發炎癥;霍亂弧菌分泌霍亂毒素導致大量水樣瀉;志賀氏菌能引起膿血便;彎曲桿菌感染也會造成腹瀉。
2.病毒:輪狀病毒主要侵犯嬰幼兒腸道,導致嘔吐和腹瀉;杯狀病毒感染多引起成人腹瀉;腺病毒可引發腸道炎癥和腹瀉。
3.真菌:白色念珠菌在腸道過度繁殖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放線菌、新型隱球菌和毛霉菌感染腸道也可導致腹瀉。
4.寄生蟲:腸賈第鞭毛蟲寄生在小腸,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小隱孢子蟲破壞腸黏膜;溶組織阿米巴可引起腸道潰瘍和膿血便;環孢子蟲感染也會引發腹瀉。
5.其他:除上述常見病原體外,還有一些相對少見的病原體,如某些特殊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導致腹瀉。
總之,腹瀉的病原體種類多樣。一旦出現腹瀉癥狀,尤其是嚴重或持續不愈的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