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毅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醫學名詞里有頸性腹瀉,其發病機制可能為頸椎椎體的位移及軟組織挫傷刺激或壓迫了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使血管痙攣,出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繼發下丘腦缺血,反射性刺激視前區和視上區(副交感神經中樞),引起腦-腸軸調節系統改變,使內臟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經功能占優勢,使胃腸蠕動增強,并使胃液,腸液,膽汁和胰液分泌增多.治療上,可行頸椎旋轉復位手法和配穴療法:在頸椎脊部用滾法松解軟組織,對中脘,天樞,關元,氣海等穴位行揉法治療.
2014-01-18 1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