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龐戰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剖腹產后發生切口處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與手術操作、個體激素水平、免疫因素等有關。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4-01-27 10:16
1.疾病原理:子宮內膜細胞在手術時種植于切口處,在激素作用下生長。
2.常見癥狀:切口處疼痛,尤其在月經期間加重,可觸及硬塊。
3.檢查方法:通過超聲、磁共振等檢查明確診斷。
4.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如口服孕激素(甲地孕酮、炔諾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手術治療切除異位病灶。
5.預防措施:術后注意切口護理,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調節內分泌平衡。
6.復查建議:定期復查超聲,觀察病情變化。
子宮內膜異位癥雖給患者帶來不適,但通過合理治療和預防,多數能有效控制。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遵醫囑用藥和復查。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