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唐亞梅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手抖,醫學上稱為震顫,可能源于大腦特定區域受損,涉及運動協調功能。常見的病因包括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小腦或腦干病變、腦動脈硬化等,以及藥物中毒和癡呆等神經系統疾病。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4-03-12 10:53
1.帕金森病:特征性靜止性震顫,通常在休息時更為明顯,活動時減輕。
2.肝豆狀核變性:遺傳性疾病,銅代謝異常,影響基底節功能,引發震顫。
3.肝性腦病:肝臟功能衰竭導致毒素積聚,影響大腦功能,引起手抖。
4.小腦或腦干病變:如腫瘤、炎癥或損傷,影響平衡與協調,產生震顫。
5.腦動脈硬化:血管硬化狹窄,腦血流減少,影響運動協調區域。
6.藥物中毒:某些藥物如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等,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手抖。
7.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癥,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震顫癥狀。
手抖作為震顫的臨床表現,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多種疾病,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到藥物副作用,均需重視。診斷與治療應由專業醫生根據具體病情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