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歲女性右乳浸潤性導管癌 III 級病理報告解讀
,52歲 ,相關乳腺癌病理報告如下 送檢組織:右乳大體及淋巴結 臨床診斷:乳腺癌 肉眼所見:1(右乳大體)送檢乳腺組織大小為18*16*6CM,皮膚面積為14*5.5CM,切面見一灰黃、質軟區,大小為1.5*1.5*1CM 診斷意見:1(右乳大體)(灰黃、質軟區全部取材)鏡檢為浸潤性導管癌III級,未見明確脈管及神經束侵犯,皮膚及乳頭均未見癌。 2(右腋下組淋巴結)8枚,2/8見癌轉移。 3(右腋中組淋巴結)1枚,未見癌。 免疫組化: ER(-), ER-B(90% ), PR(-), HER-2(2 ),E-CAD( ),CK5/6( ),EGFR( ),VEGF小灶弱( ),P53(40% ),TOPIIa(20% ),Ki67(30% )。 原位雜交:EBERs(-)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潔 主治醫師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三級
口腔組織病理科
-
這份病理報告顯示患者為 52 歲女性,右乳浸潤性導管癌 III 級,伴有右腋下組淋巴結轉移。免疫組化結果也有呈現。以下對報告進行詳細解讀,包括疾病特點、治療選擇、預后因素等。 1. 疾病特點:浸潤性導管癌 III 級表明癌細胞侵襲性較強。未見明確脈管及神經束侵犯是相對較好的情況。 2. 淋巴結轉移:右腋下組 8 枚淋巴結中有 2 枚見癌轉移,提示可能存在癌細胞擴散。 3. 免疫組化意義:ER(-)和 PR(-)提示內分泌治療效果可能不佳。HER-2(2 )需進一步行 FISH 檢測明確是否適合靶向治療。 4. 治療方案:通常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手術切除腫瘤及清掃淋巴結,化療常用藥物有紫杉醇、多柔比星、環磷酰胺等。 5. 預后因素:腫瘤分級、淋巴結轉移情況、免疫組化結果等都會影響預后。患者需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 總之,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心態,以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2024-09-26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