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與痔瘡如何區分,治療應如何選擇?
準備好好治一下 去找了一個本地還算有點名氣的中醫 他看了居然說不是痔瘡 是脫肛 一番望聞問切 他說是陰虛 中氣不足 引起的脫肛 還有點濕熱 因為我的體溫經常是37度左右 我才發現原來那個脫出物是可以拖回去的 于是我開始喝中醫 喝了快有一個月 最后去的時候他說沒事了 不用來了 可是那個脫出物明明是沒有完全消掉的 不過得承認 喝中醫以來 還是有效果的 脫出物減小了 一般不會太疼了 但是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 就是癢 整個肛門都癢的厲害 那中醫給我說了一個止癢的辦法 結果還是不管用 我有些失去信心 就沒有再去 最近到我們當地的正規醫院肛腸科檢查了一下 醫生居然說什么大痔 說是長了一圈小的痔瘡 脫肛確實是有點 需要手術 別無它法 我有點迷糊 我現在的癥狀是 大便的時候還是會有脫出物 大便后可以手動拖回 拖回以后一天之內影響基本不大 不過一天之內偶爾還是挺癢的 對我生活的影響沒有以前那么大 偶爾有少量便血 至于什么一圈小的痔瘡 我完全沒有感覺 我想得到的幫助: 1.脫肛與痔瘡到底我該如何區別 ?最好是我自己能分出來 2.我查網上說是脫肛中醫的效果會更好 我應該怎么選擇 手術 還是繼續中醫治療?我本身是不傾向于手術的 3.陰虛 中氣不足 濕熱 是不是我病的誘因 改如何調理? 是不是也是中醫的效果更好?我本身身體抵抗力極差 失眠 口干(喝水不管用)容易上火 易感冒 乏力 體溫37度左右 等 狀況很多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康 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脫肛和痔瘡是兩種不同的肛腸疾病,區分方法包括癥狀、形態等。治療方面,需綜合病情、個人意愿等因素。中醫和手術各有優劣,調理身體也很重要。 1.癥狀:脫肛主要表現為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出,常見肛門墜脹、排便不盡感。痔瘡多為肛門腫物脫出、便血、疼痛等。 2.形態:脫肛脫出物呈圓柱狀或圓錐狀,表面為黏膜。痔瘡脫出物多為痔核,呈梅花瓣狀。 3.病因:脫肛常因中氣不足、體弱等引起。痔瘡多與久坐、便秘、妊娠等有關。 4.治療:中醫治療脫肛注重調理身體,如補中益氣。手術治療適用于嚴重脫肛或痔瘡。 5.調理:陰虛、中氣不足、濕熱等可通過飲食、運動、作息等調理。飲食清淡,避免辛辣;適量運動,增強體質;規律作息,保證睡眠。 總之,對于脫肛和痔瘡的區分及治療選擇,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綜合考慮病情、身體狀況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并注重日常調理。
2024-09-27 0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