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俊麟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打針后屁股長疙瘩且偶爾疼痛,可能是藥物吸收不良、局部感染、注射深度不當、個體體質差異、注射部位血腫等原因造成的。 1.藥物吸收不良:部分藥物本身性質特殊,難以被迅速吸收,在局部堆積形成疙瘩。比如油劑類藥物如黃體酮注射液。 2.局部感染:打針時若未嚴格無菌操作,可能導致細菌入侵,引發感染,出現紅腫疼痛的疙瘩。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3.注射深度不當:若注射過淺,藥物可能積聚在皮下,不易被吸收。 4.個體體質差異:有些人的身體代謝和吸收能力相對較弱,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5.注射部位血腫:打針時針頭損傷小血管,血液滲出形成血腫,表現為疙瘩,伴有疼痛。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后,可先觀察疙瘩的變化,若疼痛加重、疙瘩增大或出現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一般通過熱敷、按摩等方法促進吸收,必要時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手術處理。
2024-09-27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