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斐文 副主任醫師
云浮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一個月寶寶大便黏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喂養方式、消化功能、腸道感染、過敏反應、乳糖不耐受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4-03-31 20:36
1.喂養方式影響:母乳喂養時,媽媽飲食過于油膩或高蛋白,可能導致寶寶大便黏。奶粉喂養時,奶粉沖調比例不當也會有影響。
2.消化功能較弱:寶寶胃腸道發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易出現大便異常。
3.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引起炎癥,導致大便性狀改變。
4.過敏反應:對食物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如牛奶蛋白,可致大便黏。
5.乳糖不耐受:寶寶腸道內乳糖酶缺乏,無法完全消化乳糖,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寶寶大便黏的情況持續不改善或伴有其他異常,如發熱、嘔吐、精神不佳等,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進行相應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臍帶異常? 臍帶異常發病率很高,一般在11%~20%之間,因可直接或間接影響胎兒胎盤血液循環及氣體、物質、代謝產物交換,輕者可致胎兒宮內生長受限,重者可引起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甚至圍生兒死亡。是圍生兒缺氧以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以臍帶脫垂危害性最大,病死率最高,因臍帶脫垂使臍帶被壓于胎先露與骨盆之間,臍血受阻甚至完全中斷而威脅胎兒生命。臍帶正常長度在30-70cm之間,平均為50-60cm。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