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突然吐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胃潰瘍、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變、肺結核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4-06-02 08:44
1.胃潰瘍:胃黏膜受損形成潰瘍,當潰瘍面較深較大時,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治療常使用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等藥物。
2.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多由肝硬化導致,靜脈壓力升高破裂出血。癥狀為大量嘔血。治療包括藥物止血,如垂體后葉素,必要時進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
3.胃癌:腫瘤組織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常有上腹疼痛、食欲減退等表現。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如氟尿嘧啶、順鉑等)、放療等。
4.急性胃黏膜病變:應激、藥物等因素導致胃黏膜急性損傷出血。治療以去除誘因、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為主。
5.肺結核:肺部病變損傷血管,血液經咳嗽嘔出。常有咳嗽、低熱等癥狀。治療采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突然吐血是較嚴重的癥狀,應盡快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胸部 CT 等,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