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小腸痛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炎癥感染、腸易激綜合征、腸梗阻、腸道腫瘤、小腸血管病變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4-08-01 20:56
1.炎癥感染:如腸炎,多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癥狀包括腹痛、腹瀉、發熱等。檢查方法有血常規、糞便常規及培養等。治療上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腸易激綜合征:常與精神心理因素、腸道菌群失調等有關。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診斷依靠癥狀及排除其他疾病,治療以調整飲食、心理疏導及使用解痙藥如匹維溴銨為主。
3.腸梗阻:因腸道異物、腸粘連等導致。有腹痛、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通過腹部 X 線、CT 等檢查確診,治療可能包括胃腸減壓、手術等。
4.腸道腫瘤:腫瘤細胞增生可引發疼痛。常有消瘦、貧血等。需做腸鏡、病理活檢明確,治療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等,常用化療藥有氟尿嘧啶、奧沙利鉑等。
5.小腸血管病變:如缺血性腸病,與血管栓塞、痙攣有關。可出現劇烈腹痛。通過血管造影等檢查,治療包括改善循環、溶栓等。
小腸痛的原因多樣,需要綜合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來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果出現小腸痛,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