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經常血壓低且心臟不舒服,可能是由貧血、心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1.貧血:貧血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身體為了保證重要器官的供血,會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從而出現心臟不適。常見的貧血類型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治療上需要補充相應的造血原料,如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巨幼細胞貧血補充葉酸、維生素 B?? 等。 2.心臟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導致心臟供血不足,進而出現血壓低和心臟不適。需要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美托洛爾、胺碘酮、硝酸酯類藥物等)、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會影響激素分泌,導致代謝減慢,血壓降低,心臟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治療主要是補充相應的激素,如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等。 4.營養不良:長期飲食不均衡,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入不足,會導致身體虛弱,血壓降低,心臟也可能因缺乏營養而出現不適。需要調整飲食,保證營養均衡。 5.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長期精神緊張、壓力大等因素可能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血管的舒縮功能,引起血壓波動和心臟不適。治療上要注意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必要時可使用調節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谷維素、維生素 B? 等)。 出現經常血壓低且心臟不舒服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心內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09-30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