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常少海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口腔下顎長小疙瘩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炎癥感染、口腔黏液腺囊腫、皮脂腺增生、口腔疣、口腔腫瘤等。若疙瘩持續(xù)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4-09-18 10:14
1.炎癥感染:可能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表現(xiàn)為紅腫、疼痛。可口服阿莫西林膠囊、蒲地藍消炎片等藥物,同時注意口腔衛(wèi)生。
2.口腔黏液腺囊腫:由于黏液腺導管堵塞,腺體分泌物潴留所致。一般需手術切除。
3.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分泌旺盛或排泄不暢引起。通常無需特殊處理,若影響美觀可激光治療。
4.口腔疣:由病毒感染引起,如人乳頭瘤病毒。可采用冷凍、激光或外用藥物如咪喹莫特乳膏治療。
5.口腔腫瘤:較為罕見,如惡性腫瘤,常伴有潰瘍、疼痛等。需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后采取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總之,口腔下顎長小疙瘩的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發(fā)現(xiàn)異常后,應盡快就醫(yī),明確診斷,以便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
你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