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肌肉萎縮是一種肌肉體積減小、力量減弱的癥狀,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神經損傷、營養不良、缺乏運動、肌肉疾病、遺傳因素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4-09-23 14:42
1.神經損傷:神經受損可導致肌肉失去神經支配,引起萎縮。常見于神經炎、神經受壓等。治療重點在于解除神經受壓,營養神經,如使用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藥物。
2.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入不足,影響肌肉的正常代謝和生長。需調整飲食,增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攝入。
3.缺乏運動:長期臥床或運動量過少,肌肉得不到有效刺激。通過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如漸進性的肌肉力量訓練來改善。
4.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癥、多發性肌炎等。針對不同疾病,采取相應的免疫調節治療或對癥治療。
5.遺傳因素:部分肌肉萎縮由遺傳因素導致。目前治療較為困難,主要通過康復訓練延緩病情進展。
6.中醫治療:包括針灸、按摩等,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
總之,肌肉萎縮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患者的具體情況。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并堅持長期的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肌肉萎縮的狀況,提高生活質量。但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