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方昕 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PET-CT中心
-
體內抽出大量水可能是多種疾病導致,如肝硬化腹水、腫瘤相關腹水等。中藥治療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能替代化療。常見的可用中藥有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術、豬苓等。 1.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 2.澤瀉:能利水消腫、泄熱,幫助排除多余水分。 3.車前子: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水腫脹滿等癥狀。 4.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增強脾的運化功能,減少水濕積聚。 5.豬苓:利水滲濕,對于水濕停滯有一定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治療需在中醫師的辨證論治下進行,且不能單純依靠中藥,應綜合考慮病情,遵循醫生建議,配合化療等其他治療方法。
2024-09-30 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