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曹大中 副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息肉是指腸道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組織。發現三個月后,治療方式取決于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理類型及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4-10-17 09:03
1.一般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減少煙酒攝入等。
2.藥物治療:可使用一些腸道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有助于緩解腸道炎癥。若有腸道菌群失調,可遵醫囑使用雙歧桿菌等調節腸道菌群。
3.內鏡治療:對于較小的、良性的息肉,常通過內鏡下切除,如電切、圈套切除等。
4.手術治療:如果息肉較大、惡變風險高或內鏡治療無法切除,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如部分腸段切除。
5.定期復查:治療后要遵醫囑定期復查腸鏡,以便及時發現新的息肉或監測原有息肉的復發情況。
總之,腸息肉的治療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腸息肉? 凡是由腸黏膜表面突向腸腔內的任何可見的新生物均稱為息肉,作為臨床初步診斷,起源于腸壁各層的間葉組織和一些非真性腫瘤,但未做組織學診斷前很難確定其性質,都統稱為腸息肉。甚至早期腸癌,在組織學診斷前,做X線及內鏡檢查時也描述為“息肉樣病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