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熊小強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食欲不振可能源于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情緒壓力或某些藥物副作用。癥狀輕重不一,從輕微不適到嚴重厭食皆有可能。若身體出現不適癥狀,請趕快就醫(yī),按照醫(y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4-11-19 17:02
1.胃炎:胃黏膜受刺激或損傷,常見原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等。癥狀包括上腹疼痛、惡心、嘔吐。
2.胃潰瘍:胃壁形成潰瘍,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特征為周期性上腹痛,餐后加重。
3.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消化過程受阻,表現為上腹部脹滿、早飽感、噯氣。
4.情緒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影響食欲中樞,導致食欲下降。
5.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化療藥物、抗抑郁藥等可能抑制食欲。
面對食欲不振,首先應排除嚴重疾病,如胃炎或胃潰瘍,可嘗試使用奧美拉唑、鋁碳酸鎂、莫沙必利等藥物緩解癥狀。同時,調整飲食習慣,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有助于恢復食欲。若情況持續(xù)惡化,建議就醫(yī)檢查,以確定具體原因并接受相應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