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輝東 醫師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內科
-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危害較大,包括引發腦供血不足、導致腦梗死、影響認知功能、誘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飲食上要注意低鹽低脂。 1.危害: 腦供血不足:斑塊使頸動脈狹窄,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引起頭暈、頭痛等癥狀。 腦梗死: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造成腦組織缺血壞死。 認知功能障礙:長期腦部供血不足,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現短暫的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是腦梗死的先兆。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促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2.治療: 藥物治療:常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穩定斑塊;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預防血栓形成。 手術治療:當斑塊嚴重狹窄或不穩定時,可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置入術。 3.飲食: 低鹽:減少鹽的攝入,避免血壓升高,加重血管損傷。 低脂:少吃動物脂肪、油炸食品,控制血脂水平。 多吃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于血管健康。 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禽肉、豆類等。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需引起重視,定期體檢,遵循醫囑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疾病風險。
2024-10-07 1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