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方昕 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PET-CT中心
-
肩關節脫位是常見的關節損傷,復位手法包括足蹬法、牽引推拿法等。復位時要注意患者體位、手法力度、避免神經血管損傷等。 1.復位手法: 足蹬法:患者仰臥,術者站在患側床邊,以足跟蹬于患者腋下,向外牽拉上肢以復位。 牽引推拿法:助手握住患肢腕部,沿前臂縱軸牽引,術者用手握住肱骨頭向外推送復位。 椅背復位法: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將患肢放在椅背外側,術者握住患肢以椅背為支點復位。 2.注意事項: 患者體位:選擇合適體位,保證復位操作順利進行。 手法力度:輕柔、準確,避免過度用力造成二次損傷。 神經血管保護:操作時注意保護腋神經、血管,避免損傷。 復位判斷: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認復位是否成功。 固定制動:復位后需進行適當固定,限制肩關節活動。 肩關節脫位復位需要專業醫生操作,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
2024-10-07 21:2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肩關節脫位? 肩部關節脫位包括肩關節、肩鎖關節及胸鎖關節脫位,不包括肩胛與胸壁假關節。占全身關節脫位的40%以上,且多發生在青壯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肩關節脫位分前脫位和后脫位,前者較多見。因脫位與肱骨頭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分肩胛盂下脫位、喙突下脫位及鎖骨下脫位。肩關節后脫位很少見。小節只就肩關節前脫化進行論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