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共用注射器傳播、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等。 1.血液傳播:輸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牙科器械等,可能導致感染。 2.性接觸傳播: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接觸,有感染風險。 3.母嬰傳播:感染丙肝病毒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或哺乳期,可能將病毒傳給嬰兒。 4.共用注射器傳播: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5.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如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進行紋身、穿耳洞等,破損的皮膚和黏膜接觸到丙肝病毒,可能造成感染。 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助于我們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感染風險。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接觸和不安全的性行為。
2024-10-08 16:0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范圍廣泛。我國是高發區,感染率為1/10,按病原學的不同可分為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此外,最近還發現第6~8型肝炎病毒,分別命名為庚型肝炎病毒和輸血傳播的TTV病毒和SENV病毒。其中甲、戊肝表現為急性肝炎,病程自限性,慢性遷延。乙、丙、丁型肝炎常發展成慢性肝炎。庚肝、TTV病毒均為輸血后感染。急性病例多在2~4個月后恢復,乙、丙型和丁型肝炎易變成慢性,少數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細胞癌,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