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腸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結直腸多發息肉是指在結直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組織。腸結核和結直腸多發息肉的發病機制、癥狀、診斷及治療方法均有所不同。 1.腸結核: 發病機制:多因吞食含結核菌的痰液、食物等感染。 癥狀:常有腹痛、腹瀉與便秘交替、低熱、盜汗等。 診斷:依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如結核菌涂片、培養)、腸鏡等。 治療:包括抗結核藥物治療,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必要時手術治療。 2.結直腸多發息肉: 發病機制:可能與遺傳、炎癥刺激、生活習慣等有關。 癥狀:部分患者無癥狀,有的可能有便血、腹痛等。 診斷:主要通過腸鏡及病理檢查。 治療:小的息肉可在腸鏡下切除,大的或有惡變傾向的需手術。 總之,腸結核和結直腸多發息肉都是腸道疾病,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0-07 23:0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腸結核? 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炎癥,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絕大多數繼發于腸外結核,如肺結核等。結核桿菌進入腑道,可引發腸道病變,以回盲部最常見,其次為升結腸、回腸、空腸,再次是其他腸段。可形成潰瘍或增生型腸結核。本病多見于20~40歲青壯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