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凌云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通常需要到相關科室就診。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5-01-15 18:50
1.外科:對于出現腸道穿孔、嚴重梗阻等需要手術治療的情況,應首先就診外科。
2.消化內科:多數患者可先就診消化內科,進行藥物治療及相關檢查。
3.肛腸科:若有肛腸局部的明顯癥狀,如便血、肛門疼痛等,肛腸科也是選擇之一。
4.腫瘤科:了解腫瘤治療情況,評估是否因腫瘤進展影響腸道,協同制定治療方案。
5.放療科:明確放療的劑量、范圍等,對后續治療有重要參考價值。
總之,放射性腸炎患者就診科室的選擇,需根據具體癥狀和病情嚴重程度決定。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本病最常見于宮頸癌、膀胱癌、晚期大腸癌經鈷、鐳錠放射治療后,繼發率在10%~60%。多數是由于小腸和大腸對放療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 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性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在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黏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