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宏毅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骨四科
-
骨折后容易再次骨折,主要與骨質量差、康復不佳、再次受傷、基礎疾病、過早負重等有關。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5-03-09 19:13
1.骨質量差:骨折會影響骨的結構和強度,尤其是老年人,本身骨質疏松,骨密度低,愈合后的骨質量可能仍不佳。
2.康復不佳:骨折后的康復鍛煉不規范或不充分,肌肉力量不足,不能有效保護骨骼。
3.再次受傷:意外碰撞、摔倒等外力作用,導致剛愈合的部位再次受損。
4.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會影響傷口愈合和骨代謝,增加再骨折風險。
5.過早負重:未完全愈合就過早承受較大重量,使骨骼無法承受而再次骨折。
總之,骨折后要注意保護受傷部位,積極康復,治療基礎疾病,避免過早負重,以降低再骨折風險。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卟啉病? 血卟啉病又稱紫質病,是由于血紅素合成途徑中特異酶缺乏所致的一種卟啉代謝紊亂疾病,主要病理變化為體內卟啉代謝紊亂,引起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皮膚癥狀、腹部癥狀及神經系統癥狀三組表現。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及(或)卟啉前體和膽色素原生成增多、濃縮異常升高和排泄增多,并存組織中蓄積。該病主要累及神經系統和皮膚。由于臨床發病率并不高,而且多因急性腹痛伴精神癥狀起病,易造成誤診,甚至因為濫用藥物誘發危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