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秋鋒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中醫治療膽汁性肝硬化具有一定的效果,可通過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方法改善癥狀、延緩病情進展。其作用包括調節免疫、改善肝功能、緩解并發癥等。 1. 中藥調理:常用的中藥有茵陳、柴胡、丹參、白術、茯苓等,能清熱利濕、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從而改善肝臟功能。 2. 針灸治療:通過針刺足三里、太沖、肝俞等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 3. 推拿按摩:對腹部、背部相關穴位進行推拿,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肝臟壓力。 4. 情志調節:中醫重視情志對疾病的影響,通過心理疏導,保持患者心情舒暢,有助于病情恢復。 5. 飲食調理:中醫主張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有助于減輕肝臟負擔。 中醫治療膽汁性肝硬化是綜合調理的過程,但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必要時結合西醫治療,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2024-10-08 16:4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內、肝外膽管疾病導致長期膽汁淤積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為肝內膽汁淤積性和肝外膽管梗阻性肝硬化兩種類型,前者多為肝內細小膽管疾病引起的膽汁淤積,其中與自身免疫有關者,稱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繼發于肝外膽管梗阻,稱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膽汁性肝硬化的一種較少見類型,其病變主要為肝內細小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起病隱匿,進展緩慢,長期持續的膽汁淤積,最終演變為肝硬化。女性患者約占80%~90%,多為中年以上婦女,一般認為與自體免疫有關。本病屬中醫學“黃疸”、“積聚”、“鼓脹”等病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