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毅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康復訓練的早期 此期即傷后l~2周,此時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即在關節不動的前提下,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松,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繃勁和松勁,通過肌肉的等長收縮可以預防肌肉萎縮或粘連。此期的康復訓練,原則上除了骨折處上下關節不運動外,身體的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的活動。 康復訓練的中期 即傷后2周至骨折的臨床愈合,此期傷肢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骨折斷端有纖維連接,并逐漸形成骨痂,骨折處日趨穩定。此期除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漸恢復骨折近端、遠端未固定的關節的活動和骨折處上下關節的活動,并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以防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在病情允許時,應盡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此外,可配合理療以達到消腫、化瘀并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
2015-07-25 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