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駱赟韻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一.西醫療法:
2015-08-22 17:56
1、激素治療:(一)丹那唑:是一種合成甾體α-乙炔睪丸酮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下丘腦GnRH產生,從而使FSH、LH合成及釋放減少,導致卵巢功能受抑制。亦可直接抑制卵巢甾體激素的合成或競爭性與雌孕激素受體結合,從而導致異位內膜萎縮,不排卵及閉經。丹那唑還有輕度雄激素作用,產生毛發增多,聲音變低沉,乳房變小及痤瘡出現等男性化表現。丹那唑 ?另一常見副作用是水分潴留及體重增加?;加懈哐獕骸⑿呐K病或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應用。丹那唑主要通過肝臟代謝,并可能對肝細胞產生一定損害,故患有肝疾患的婦女禁用。常用劑量為400mg/d,為2~4次口服,從月經開始服用,一般在1個月左右癥狀即有所減輕。如無效,可加至600~800mg/d,取得效果后再逐漸減至400mg/d。療程一般為6個月,
90~100%均取得閉經的效果。丹那唑對盆腔腹膜的內異癥療效較好,對大于1cm直徑卵巢異位腫塊療效較差。(二)內美通(Nemestran):即3烯高諾酮(R2323),為19去甲睪丸酮衍生物,具有較高抗孕激素活性及中度抗雌激素作用,抑制FSH及LH分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異位內膜萎縮、吸收。(三)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 (四)三苯氧胺(Tamoxifen,TMX):為雙苯乙烯衍生物。劑量為10mg/d,月經第五天開始,20天為1療程。(五)合成孕激素:可用炔異諾酮、炔諾酮或甲孕酮(安宮黃體酮)等作周期性治療,使異位內膜退化。從月經周期第六天開始至第二十五天,每日口服上述一種藥物5~10mg。療程視治療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因此,對希望生育者,可從月經周期第十六天開始到第二十五天,每日應用炔異諾酮或炔諾酮10mg。這樣既可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癥,又不致于影響排卵。部分病例在治療期有較重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頭痛發脹、子宮絞痛、乳房疼痛以及由于水分潴留及食欲改善而體重過度增加等,給予鎮靜劑、止吐劑、利尿藥及低鹽飲食可以減輕。睪丸素:對本癥也有一定療效。應用劑量應隨病人之耐受量而定。最好開始劑量為10mg,每日2次,于月經周期后2周開始口服。這種劑量很少影響月經周期及發生男性化副作用。但要達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續服用幾個周期。此后可減低劑量再維持治療一個時期后,停藥觀察。如能妊娠,則本病即能治愈。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方法,因為在直視下可以基本上明確病灶范圍和性質,對解除疼痛,促進生育功能效果較好,療程短尤其對重癥者,纖維化多,粘連緊密,藥物不易奏效。較大卵巢內膜樣囊腫,藥物治療無效,手術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組織。手術可分為保守性手術,半根治性手術和根治性手術3種。(一)保守性手術:主要用于年輕、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子宮及附件(盡量保留雙側),只是切除病灶,分離粘連,重建卵巢,修復組織。近年來應用顯微外科手術,切除異位病灶,仔細縫合創面,重建盆腔腹膜,仔細止血,徹底沖洗,使手術效果臻于完善,提高手術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復發率。
(1)、腹腔鏡手術:通過腹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可用特種設計的刀、剪、鉗等進行病灶切除,分離粘連。在腹腔鏡下可用CO2激光器或氦-氖激光器燒灼病灶,即在恥骨聯合上2cm處做第二切口,激光刀通過這切口的套管進入盆腔,在腹腔鏡直視下燒灼病灶。也可經腹腔鏡穿刺吸出囊液,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然后注入無水乙醇5~10ml,固定5~10分鐘后吸出,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吸出。在腹腔鏡下還可行輸卵管通液檢查。
(2)、B超下行卵巢內膜樣囊腫穿刺術:對手術剝離術后或腹腔鏡下穿刺后復發病例,可考慮超聲下穿刺術及藥物治療。
(3)、剖腹保守性手術:用于較嚴重病灶粘連患者,尤其是無腹腔鏡設備醫療機構或腹腔鏡掌握不熟練者,皆可實行剖腹手術分離粘連,挖除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盡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如病灶僅限于一側且較重,另一側正常,有人主張將病側附件切除。這樣做妊娠率較保留病側卵巢后的妊娠率高。還可做簡單子宮懸吊術。是否做骶前神經切除值得商榷。 (二)半根治手術:無生育要求,病灶嚴重,而年齡較輕者(<45歲),可行子宮和病灶全切,但盡可能保留一側正常的卵巢組織,以避免絕經期癥狀過早出現。一般認為半根治術后復發率低,后遺癥少。切除子宮可去除具有活力的子宮內膜細胞種植的來源,從而可減少復發機會。但因保留了卵巢仍有可能復發。(三)根治性手術:年齡接近絕經期,尤其病情重,有過復發者,應實行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手術時盡可能避免卵巢內膜囊腫破裂。囊液流出時應盡快吸盡,沖洗。術后出現更年期綜合癥者,可用鎮靜劑及尼爾雌醇。腹壁、會陰切口處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者,應徹底切除,否則會復發。
3、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作用,在于破壞卵巢組織,從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響,使異位的內膜萎縮,達到治療的目的。
放射線對異位的內膜破壞作用并不明顯,但對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療又因病灶位于腸道、泌尿道及廣泛盆腔粘連,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腎等嚴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懼怕手術的個別患者,也可采用體外放療,破壞卵巢功能,達到治療目的。即便個別接受放療者,必須先明確診斷,特別是不能將惡性卵巢腫瘤誤診為子宮內膜囊腫,以至錯治而延誤正確治療。二、中醫療法:治療時要審因論治,針對瘀血這一實質,以活血祛瘀為主,再根據寒熱虛實分別施以疏肝理氣,溫經散寒,益氣補腎,清熱消癥等法。并在治療時結合月經周期不同時期及不同體質分別論治,因勢利導,扶正祛邪。并可配合針灸,中藥外敷及灌腸等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本病的治療應本著"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治實勿忘其虛"、"補虛當顧其實"的原則,以活血祛瘀為主,并根據不同病因疾型兼而治之。如氣滯者治以理氣疏肝;寒凝者治以溫經散寒;氣虛者治以益氣升陽;熱郁者清熱和營;腎虛者治以補腎調經。并根據病之新久,體質強弱而決定是以祛邪為主還是扶正祛邪,或是先扶正后祛邪,臨床要靈活掌握。同時可結合月經的不同時期血海的盈虧變化而采用不同的治法。一般經前以調氣祛瘀為主;經期以活血祛瘀,理氣溫經止痛為主;經后以益氣補腎,活血祛瘀為主。即經前經期以祛邪為先,經后則扶正祛邪。本病在臨床以口服湯藥效果較好,為提高臨床療效可同時配合針灸、灌腸、外敷藥膏等,可以縮短療程,加速疾病痊愈。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