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毅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 、康復治療 以及支持性治療。顱骨骨髓炎如及早應用強效廣譜抗生素治療,使炎癥及時得到控制不再發展,效果較好。但在顱骨已遭到嚴重破壞及頭皮形成慢性竇道時,則很難僅用抗生素及換藥和簡單的竇道搔刮術等方法治愈。因此對于那些已發展有慢性竇道及顱骨缺損的病人,需先行顱骨X光平片、CT、MRI檢查,了解顱骨破壞的位置及范圍,而后盡早采取手術治療。手術中既要注意到頭皮血管的走行方向和竇道的位置,也要使頭皮切口夠大,一般做直線或S形切口,盡量將病灶區暴露充分,從骨缺損緣行顱骨鉆孔后用咬骨鉗徹底咬除已被破壞的松軟而含有膿液的病變顱骨,直至達到正常顱骨處,清除游離的壞死骨碎片,并將竇道一并切除,硬膜外增生的纖維及肉芽組織,需用刮匙徹底刮除,但應小心勿將硬腦膜刮破,以免將炎癥擴散到顱內,傷口內用無菌鹽水沖洗干凈,再用過氧化氫沖洗后放入抗生素,如慶大霉素8萬U,并置油紗條予以引流,最后全層縫合部分頭皮或敞開傷口引流,包扎。術后根據傷口分泌物多少來決定換藥時間。對因嚴重的頭皮及顱骨電灼、燒傷及外傷造成的較大面積的頭皮缺損,長時間不愈而形成的暴露性顱骨骨髓炎,應先行傷口換藥,經2周后于暴露的顱骨外板上,用顱鉆鉆多個骨孔,只鉆透外板達板障保留內板,以便術后肉芽自板障中長出覆蓋顱骨,在其完全覆蓋顱骨達到近頭皮高度時再予以植皮。以上各類手術均應于術中在傷口內取膿液涂片染色,鏡檢及細菌培養和敏感試驗,以便術后有針對性地選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術后還需加強營養及支持療法。在合并硬腦膜下膿腫時,則需在病灶清除術后,切開部分硬腦膜達膿腫腔,吸除膿液后沖洗干凈,放入抗生素及油紗條,不縫傷口,行開放引流,于術后經多次換藥,使新鮮肉芽組織自傷口底部向外生長,直至傷口愈合。如并發腦膿腫應先行CT或MRI檢查,了解膿腫的位置及大小,盡早行穿刺抽膿,如經多次抽膿無效時,應行開顱膿腫切除術,如膿腫為多房者,宜一次開顱切除。在并發化膿性腦膜炎時,除全身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外,還應每2~3天行腰椎穿刺,了解腦脊液壓力及細胞數,并行鞘內注射抗生素治療。
2015-09-01 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