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清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主要涉及肺部結構改變、肺血管異常、通氣換氣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5-09-01 09:03
1.肺部結構破壞:COPD使肺泡彈性降低,氣道阻塞,影響氣體交換,加重肺部負擔。
2.肺動脈高壓形成:長期炎癥導致肺血管收縮、重構,肺動脈壓力升高,引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3.通氣功能障礙:呼吸肌疲勞,有效通氣量減少,二氧化碳潴留,導致呼吸衰竭。
4.換氣功能受損:肺泡融合,氣體彌散面積減少,氧合不足。
5.心臟受累:肺動脈高壓增加右心負荷,右心逐漸肥厚、擴大,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總之,COPD病情逐漸進展,可通過上述多種機制引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需早期干預和規范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COPD肺病變引起肺血管床減少及缺氧致肺動脈痙攣、血管重塑,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肥厚擴大,最終發生右心功能不全而產生的。而慢性呼吸衰竭則常在COPD急性加重時發生,其癥狀明顯加重,發生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可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臨床表現。
2015-09-01 08:57
-